四季度全国水泥价格总体可能呈现季度性上涨,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要求重点城市水泥企业采暖季实施全面错峰生产,今年的错峰生产力度会更大,四季度京津冀地区会出现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,水泥价格有上涨预期。长三角四季度是旺季,价格也有上涨预期,但受进口水泥冲击和需求下行影响,上涨空间有限。珠三角价位在全国处于较高位,没有限产预期,需求稳中有落,预计后期价格保持平稳。
水泥价格上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:
一.是原燃材料成本,运输成本和环保成本上升推动价格上涨。国家加强矿山治理、煤炭价格高居不下;治理超限使得运输成本大幅增加;环保治理成本上涨等推动水泥成本上升;
二.是南方部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,需求拉动价格回升。西南、华南、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依旧坚挺;浙江、两广、云贵等地区需求超出企业和市场预期,使得南部市场价格处于较好水平;
三.是政府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加大,企业环保成本也在提高。“打赢蓝天保卫战”、“环保限产”使得水泥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和新增财务成本,带来水泥价格上升以消化新增成本。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增加是好事,为碧水蓝天付出必要的财务成本是应该的。多年来,水泥价格体系中,从投资到生产、管理的环境成本过低,这是我国水泥价格与发达国家水泥价格差异的重要内容之一。环境成本的增加还有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,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境意识,有利于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因此,水泥价格的整体上涨是客观的、必然的,与发达国家的水泥价格普遍在80~100美金的水平相比还是较低的。由于各省市地区水泥行业运行情况不同,市场供需存在差异,各地价格也明显不同,光靠整体水泥价格上涨数字不能客观反映市场需求差异。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
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
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
29 | 30 | 31 | ||||